
記者李至文/高雄報導
記者李至文/高雄報導
文化部臺灣客語南區論壇,13日在高雄衛武營進行,總共分四大議題邀請專家學者,共同探討國家語言發展現況,其中日前教育部,把閩南語更名為臺灣台語的爭議,也成為論壇討論的焦點。 教育部依據文化部發布,國家語言發展報告,9月底將,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規費收費標準,更名為,臺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規費收費標準,也因此再度引發「閩南語為台語」的爭議。 高雄市客委會主委 楊瑞霞:「閩南語、原住民的語言,客語和臺灣手語都是國家語言之一,我們的國家就是中華民國臺灣,臺灣的語言就是這4種,這時你又要改成臺灣台語,這樣會影響到,其它的族群的人會認為說,那你就是臺灣的代表我們就不是了。」 講客廣播電臺主持人 李貴盛:「我們的閩南語,不宜改做臺灣台語,這就是說河洛語不能獨大,不可以等於臺灣台語,關於這點,請大家看國家語言發展法第四條,國民使用國家語言,應不受歧視和限制。」 文化部人文及出版司副司長 朱砡瑩:「對於臺灣台語這個名稱的爭議,其實我們並沒有要獨尊臺灣台語,我們我們其實是把台語,視為一個專有名詞,我們把臺灣台語、臺灣客語,臺灣原住民語,都視為臺灣的國家語言,而且是一視同仁,我們都是基於文化平等,來思考這個名稱的問題。」 這次臺灣客語南區論壇,分別在意識覺醒、在地發展,教學現場、專責機構四大主題,進行討論,客委會表示,語言是族群的根本,如何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復振客語,提高客家認同感,是客委會要努力的方向。 客委會主委 古秀妃:「我們看到105年到110年的語言流失,每一年1.7(%)流失的速度,還是會一樣流失下去,所以這個語言復振,不是只有客委會這個單位的事情,是我們客家族群每一個人的事情,我們客委會,會向各界來探討來尋找新方法。」 文化部表示,今年總共辦了11場的分區論壇,預計在10月26、27日,在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,辦理國家語言發展會議的正式大會,屆時會把分區論壇蒐集的意見,進行討論。
節目中心/邱美銜、林瓊玉報導
寒露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,通常落在每年的十月初,是秋季的第五個節氣,2024年的寒露在國曆10月8日。此時,露水由涼轉寒,象徵著秋天已過半,冬天的序幕即將拉開。當節氣來到寒露時,一向炎熱的臺灣天氣也會漸漸轉涼,早晚溫差變大,民眾外出時需要特別留意保暖。
台中市議會今(7)日召開第4屆第4次定期會第2次會議,市議員劉士州關心日前山陀兒颱風來襲,台中市展現卓越資源調度能力及專業,除作為台中市民後盾,還幫助全國各縣市同胞,發揮「人飢己飢,人溺己溺」精神,高度肯定市長盧秀燕的高度與格局。盧市長表示,台中是福地,受颱風影響較小,且救災、救援經驗豐富;秉持「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」精神,其他縣市都是台中手足,理應及時伸出援手。 盧市長指出,市府建設局長陳大田深夜接獲國土署長吳欣修電話,盼中市府支援高雄市,她立即指示陳局長整備救援裝備,翌日上午即出發馳援。她也接到高雄市長陳其邁致電感謝表示,高雄受風災重創,滿目瘡痍,盼這週救援團隊能再留置三至五日,持續協助善後作業,她也毅然答應。另市府也持續提供基隆市救援協助中。 盧市長表示,除馳援高雄,她也主動聯繫台東縣長饒慶鈴與新北市長侯友宜,饒縣長告訴她,台東縣救災工程大多已發包,有些零星救援工作,他們可以自行處理;侯市長也表示,新北市包括金山、萬里、三芝、淡水等處受災嚴重,但新北救災經驗豐富,可以自己處理,他也對盧市長的關心表示感謝。 面對議員的肯定,盧市長強調,「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」,中市府完全可以理解受災縣市的困境;台中市是福地、很幸運,其他縣市都是台中的兄弟姐妹,在手足遭逢危難之際,一定要及時伸出援手。
第29屆釜山國際電影節熱烈進行中,焦點之一的「亞洲內容暨全球OTT大獎」(ACA & G.OTT Awards)頒獎典禮6日盛大登場,台北電影節與文化內容策進院(文策院)聯手推廣的「非常演員」連續第二年受邀擔任評審及頒獎人。其中柯佳嬿以評審之姿和日本影帝西島秀俊頒大獎,網友直呼根本夢幻聯動。
記者李鴻典/台北報導
「我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、總覺得沒有過人的才能」、「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,很多事不討厭卻也說不上喜歡」、「可以把喜歡的事情變成職業嗎?」、「雖然想要有一番作為,卻連要做什麼都不知道」。